欢迎来到百年匠人家具有限公司

新闻资讯About Us

主页 > 新闻资讯 >

百年匠人丨中国古代家具的演变史,你了解吗?
发布时间:2020-12-31 14:01

中国古人对于家居家具十分讲究。在中国古代,每种家具都有不同的用途,对应不同的文化活动。例如画画用的是画桌,而赏画用的是翘头案、小睡用榻、大睡要用架子床……

 

▲图|宋徽宗赵佶《听琴图》中的承具、桌、椅

        

椅凳:从马扎到交椅

《静夜思》
唐代 李白
 
 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 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 
对于这首诗大致解释都是这样:在一个深秋的晚上,李白睡不着觉,躺在床上,看着地上如霜的月光,不由升起思乡之情。
 
但这个解释中有一个大谬:李白诗中的"床",不是我们今天睡觉的床,而是一个马扎。
 
 
▲图|中国最早的传世画当然是帛画
此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,可惜帛画上面并没有画家具,你可知道家具在中国出现并不太早。
 
两千多年前,中国人的祖先一直是席地而坐、坐床,没有高型坐具,所有家具都是低矮的。
 
否则,我们今天的词汇一定是这样,主席叫"主椅",出席叫"出椅",席位叫"椅位"。但因为我们是一个席地而坐的民族,今天才有这样相关的词汇。
 
 
▲图|《帛画人物御龙图》中国最早的单幅人物画
 
此画于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,画中男子的坐具竟然是一条龙。先开个玩笑,龙真不能叫做家具。
 
历史的变化也许就是这样发生的,当时我们坐在地上,游牧民族的兄弟们翻身下马,从马背上打开一个扎捆的东西,坐在屁股底下,这个东西就叫马扎,古称"胡床"。
"床",在早期是坐具,不是卧具。《说文》中解释:"床,安身之坐者。"说得非常清楚,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。
 
到了隋朝,把胡床改称交床(因为腿部相交)。后来因为形态的变化,交床改叫交椅。
 
 
▲图|中国人从席地而坐到做到椅子上的变化过程 
 
这种方便的坐具慢慢衍生出了靠背和扶手,加上便携体轻,成为了古代行军打仗高级将领最爱带的坐具。
 
因此,衍生出了“第一把交椅”的典故。

椅凳:从宝座到椅子

 

“尊严第一”的设计原则,在明清程朱理学的影响下表现得非常明显,越是重要场合的家具就越不考虑舒适的重要性。

 

皇帝的宝座又大又庄严,臣子仰望如山,但皇帝哪儿也不能靠,仿佛坐在冷板凳上。
 
 
▲图|北京故宫中的龙椅
 
到了今天,老百姓最爱的纳凉椅依然利用了交椅的折叠原理,只不过靠背的幅度变大,姿势由坐变躺,更加舒适了。
 
这也反映了现代家具设计原则的大变化:从尊严第一改成了舒适第一。
 
 
▲图|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《韩熙载夜宴图》(局部)
 
这画确实描绘出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为官铺张奢靡的作风,夜晚灯红酒绿的生活节奏。(画前画后的故事十分有趣,小伙伴可以自己去翻看我们之前的历史文章。)

 

 

 
▲图|椅子没有设计扶手,垂直靠背,搭脑两边圆角翘起,生动不呆板
 
此画卷颇长,家具众多,咱们单独把椅子抽出来。椅子造型简练,线条典雅。

 

 
▲图|宋代佚名画家《蕉荫击球图》
 
画一张圆后背交椅和一张平头案,平头案跟明清的画案十分相似。

凳子:从踩到坐

凳子的前身是上马凳,是用来给人踩着上马的。后来又有了条凳、板凳,并且从长方形逐渐变成正方形,而后又衍生出了圆形、鼓式、梅花式、海棠花式的凳子,装饰意味越来越浓。
 
 
▲图|宋苏汉臣《秋庭戏婴图》(局部)
 
画中两张一模一样的凳子,造型圆圆鼓鼓,一凳八足,制作精巧,木材表面似乎有彩绘,看起来斑斓。

 

 
▲图|冷枚《連生貴子圖》——凳子

床榻:古代版的沙发

 

前面说了,古人睡觉有讲究,小睡在榻,大睡才上床。这么一听,榻的利用率岂不是很低?
 
其实除了午睡,榻也是招待客人的坐具,相当于古代版沙发。
 
因为古人自古有席地而坐的习惯,榻也就比地面高一点点,午睡、待客很合适,晚上睡觉就不适合了。
 
 
▲图|唐人佚名画家《唐人宫乐图》
 
这件大型家具看起来像床、又像榻。
 
 
▲图|元代 刘贯道《消夏图》
 

所画的榻的造型几乎和上二图所示的桌、坐具没有两样,这种造型的家具还可用来躺卧休息。

 
明清以后,三面合围的垫高版榻,又称罗汉床,变成了主要的待客工具,中间放一张小茶几,或放置书卷等物。

 

 

 

▲图|清代《
乾隆皇帝马箭图》
 
从画作中可见,皇帝除了在正规场合要坐宝座之外,日常生活中也很喜欢这款红木椅这样的坐具。

 

 

 

▲图|清代
《弘历古装行乐图》
 
清代的罗汉榻并不是一味的“繁华”,也有极为素简的器型,这种形制更类似与明式家具的风格。

床:高架床、拔步床

古代用的架子床、拔步床在普通家庭里更是少见,它们在尺寸上就让人望而生畏,层高动辄2米多,占地3-5㎡,简直是一个小房间了。
 
这样的床有什么用途呢?从古代的环境看,明代房屋较大,层高6-7m算是合理范围,但睡觉会很没有安全感,因此,需要一个类似“屋中屋”的床。
 
 
▲图|江浙一带富庶之家流行的婚床 
 
这种床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。
在今天某些地区,不少父母还有这种观念,会提前备一张实木大床给女儿当嫁妆。
 
清朝以前,甚至民国初年,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是邀其去床上或炕上。

桌子:拍案惊奇

▲图|明代杜堇《玩古图》中有大方桌、长条桌、圈椅、月牙凳
 
跟坐具联系最紧密的家具:桌、案,专业术语叫承具。承,承放,表示可以承放东西。
 
何为案、何为桌呢?

 

案和桌在形制上有本质区别。一般来讲,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,而与高矮、大小、功能都无关。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为案,腿的位置顶住四角为桌。

 

 
▲图|明代杨妹子《十八学士图屏之一:画》巨大山水画屏风,桌椅皆很美观

 

除了形制上的区别,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,是精神层面的区别。这个区别在哪儿呢?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。
 
在老祖宗的精神域中,行为有高低之分:祭祖、办公、琴棋书画等等是高级,吃喝是低级,于是条案、画案、书案就和吃饭用的八仙桌、酒桌区分开了。
 
虽然后来随着家具形态的丰富,条桌、画桌、书桌等等都有,但涉及到吃喝的承具依然冠不上“案”的称呼。
 

 

▲图|清代《乾隆古装行乐图》
 
画桌是罗锅枨加卡子花矮老,四面平结构,桌子似乎是漆面的。椅子有点像书卷背椅,脚踏很漂亮,不似通常脚踏为一块木板,而是面芯做编藤。
 
画桌上的文房用器也颇有风雅之处:以芭蕉叶代替宣纸,是古代文人喜爱的一种雅趣。
 
 
▲图|清代《弘历观荷抚琴图》

 

这里乾隆所用的专用琴桌,就比普通桌子短小,也相对较矮。反之,琴凳要高,以两膝能放进桌下为宜,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。
 

从桌案的多样性来看,我们可以以小窥大,看出老祖宗的文化生活有多么丰富。